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智能 > >> 内容页

实时焦点:防范“大课包风险”,需要怎样的理性清醒

2023-03-28 07:48: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资料图】

老鹰

最近,北京家长赵佩之前给孩子报名的艺术培训机构因资金周转问题突然停课,她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未消课时费还有1万余元——这已是近3年来第三次遇见这种情况,总计损失约3万元。媒体调查发现,在非学科类培训市场上,价格高昂的大课包仍有销售,甚至有培训机构在还有大量家长未消完课时费用的情况下,在各个“老板”之间转包,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潜在的风险。(3月27日《法治日报》)

校外培训机构突然关门、老板跑路之类的事件,过去曾多次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新冠疫情期间尤甚。如今疫情基本结束,包括校外培训在内的各领域已恢复正常,然而,校外培训机构爆雷事件仍在发生。这不但打乱了孩子的培训计划,也让家长已经预缴的高额课时费面临要不回来的风险。这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校外培训机构的风险来源之一是其推销的总价高昂的大课包——即家长一次性预付数万元培训费,可获得近百节乃至数百节培训课。培训机构往往有一套完整的“推销术”或“话术”,如:购买大课包可让孩子获得完整培训;可显著降低每节课单价;可享受固定的优秀老师和专职售后服务;有更多机会参加大赛并获奖,为孩子升学助力。

一旦受到种种诱惑,家长们就会算“经济账”“效果账”等,继而认为“很划算”,会一次性购买大课包。而且,当家长准备购买大课包时,推销人员还以“再赠送×节课”等方式,让家长花更多钱买更大的大课包。培训机构的目的既是提前、长期“绑定”客户,也是通过收取更多预付金来推动门店扩张。虽然培训机构推出大课包的真实目的未必是挖坑骗钱,但如果经营不慎,将导致家长们变成风险“接盘侠”。

所以,“大课包”实为“风险包”,不管推销人员如何美化大课包,家长们都应该保持清醒:首先,要意识到这是预付消费,在预付资金没有纳入规范监管的情况下存在风险,预付款越多风险越大;其次,不管培训机构如何承诺和美化自己,只要是商业运营就存在风险,会带来爆雷、倒闭等后果;其三,有关部门对校外培训一次性收费额度、时间跨度、课时等有明确规定,目的是防风险,不可忽视这些规定。

202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新增了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如果家长以这些规定为参照,拒绝购买超标大课包,就可大大降低风险。希望广大家长汲取教训,不再购买大课包。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校外培训机构爆雷事件、倒闭事件,清醒意识到监管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针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仍在兜售违反规定的大课包的行为,有关部门除了向家长们普及相关规定、加强风险提示、强化预付资金监管、完善平台服务外,还应该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抽查力度,既要抽查培训合同,也要抽查财务账目,对抽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一律严肃处理,让培训机构为“大课包风险”提前买单。

供图/视觉中国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